新闻

微软研究院P. Anandan一行考察北师大WWT天象厅

2014年11月4日下午,微软研究院负责对外合作研究业务的P. Anandan院长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部潘天佑总监和吴国斌博士的陪同下参观考察了新近落成的北师大天文学系WWT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北师大天文学系主任朱宗宏教授、副主任付建宁教授,国家天文台信息与计算中心主任崔辰州研究员接待了P. Anandan院长一行。北师大吴江华、张文昭、高爽等老师,国家天文台信息与计算中心樊东卫、万望辉等人员参加了会见。

首先,P. Anandan院长等在WWT天象厅观看了WWT天象厅功能和作品展示。随后,在天文学系会议室,P. Anandan院长介绍了此行的目的,朱宗宏主任介绍了天文学系的历史和现状,崔辰州研究员回顾了WWT在国内的发展、国家天文台与微软研究院十多年的合 作历程以及未来设想。三方均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天文学发展培养更好的人才。

国内第二座WWT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在北师大天文学系落成

2014年10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数字天象厅验收会在北师大召开,标志着国内第二座WWT互动式数字天象厅正式落成。

WWT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在北师大天文学系的落成和使用将会为基于科学数据的天文教学和科普、WWT互动式教学的开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天象厅直径4米,每次可容纳20人上课。教师可以在其中生动地演示天象,增强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利用WWT软件自己制作天文节目,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天象厅的建成既可满足天文专业课和天文公选课的教学需求,也可用于天文夏令营和校园开放日等活动,在天文教学和天文科普中都能发挥积极作用。

天文领域云在ADASS会议上的集中展示

天文数据分析软件与系统(ADASS)国际研讨会是天文软件与数据处理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第24届ADASS会议于2014年10月5-9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220多人注册参加。
领域云项目组的5位代表,崔辰州、肖健、何勃亮、樊东卫、李长华分别从项目总体情况和进展、技术架构和提案管理、数据归档管理、数据访问和互操 作、云计算与虚拟化等几个方面通过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的形式和与会代表进行了交流汇报。
领域云总体项目和多方面的进展引起会议代表的兴趣和关注,主动咨询探讨和表达合作的意愿。
更多信息可访问会议网站:
http://www.adass2014.org/

WWT助力各国航天员与史家小学生共同探索宇宙

2014年9月12日北京史家小学举办太空探索“0”距离——“航天员进史家”科技实践活动,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受邀参加,指导各国航天员和史家小学的学生共同使用万维天文望远镜(World Wide Telescope,WWT)探索宇宙奥秘。
我国首位飞天英雄杨利伟、加拿大航天员克里斯、美国航天员杰里罗斯和布鲁斯的加入,让本周史家小学天文馆基于WWT的天文课堂显得格外激动人心。国家天文台信息与计算中心研究生万望辉指导小学生与航天员一起用WWT探索宇宙,遨游太阳系。互动式教学中,杨利伟等航天员向同学们介绍太空知识。同学们根据航天员们的描述制作WWT太空漫游。航天员和同学们共同完成的作品在史家天文馆的天象厅中播放,同学们与航天员叔叔一起席地而坐欣赏自己的作品。
孩子们的创意巧思给航天员们留下深刻的印象。WWT先进的互动式教学手段和天文数据可视化技术,赢得了宇航员们的高度赞扬。WWT软件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惊喜地感叹道:认识WWT之后,发现软件可以很清楚的展现天象表演,比如模拟已经过去的2009年长江日全食,对它有更深刻的印象。
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天文台与史家小学合作在史家小学开设基于WWT的天文兴趣班。
 

2.4米光学望远镜观测时间首次在线申请完成

丽江2.4米光学望远镜2014年下半年观测时间申请工作于2014年7月21日开始通过中科院信息化专项“天文学科技领域云”平台进行,8月 16日申请窗口关闭。

在线申请窗口关闭后,经过统计,平台共接受了69份在线申请,最终有效的申请书有64份。申请用户遍布国内天文研究机构及高校,主要有:国家天文 台、云南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国家授时中心、广州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 心、贵州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香港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机构;此外还有国外的用户,如:韩国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 Aarhus University等。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50个。

接下来,望远镜时间分配委员会的专家将利用天文学科技领域云进行在线评议,并最终决定2.4米光学望远镜2014年下一个观测季 (2014.9.15 – 2014.12.31)的观测时间分配安排。

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astrocloud.china-vo.org

2014年WWT全国教师培训成功举行

2014年7月29日-30日,由国家天文台、微软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主办,重庆石新 路小学协办,重庆梧台科技承办的2014年WWT全国教师培训在国内首座WWT互动式数字天象厅所在地重庆市石新路小学成功举行。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广州大学、广西大学、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唐山师范学院、北京天文馆、重庆市北培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协会、厦门市湖里中学、广东广雅中学、重庆市梁平中学、武汉市张家湾小学、重庆市北碚区状元小学、大庆石油高级中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涪陵凉塘小学、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陡梯完小等大中小学和科普教育单位的3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活动。

培训旨在通过让教师们掌握万维天文望远镜(WWT)和WWT互动式数字天象厅的使用,把WWT应用于日常天文教学和科普活动中,使之成为自己教学中的利器,让教学更加真实、直观、生动、形象,具有更多的交互性和参与性。

国家天文台崔辰州博士给老师们做了“互动式数字天象厅应用发展构想与初步实践” 的专题报告,为老师们介绍了数据密集型天文学、虚拟天文台、天文信息学和基于真实科学数据的教育科普理念。微软亚洲研究院吴国斌博士给大家介绍了微软研究院新开发的MS Office Mix在线课程制作工具。

此次培训的内容涵盖了WWT的安装和使用、WWT漫游的基本制作方法和高级技巧、 WWT的高级数据可视化等知识和操作技巧。华中师范大学乔翠兰博士给教师们就WWT与天文课程的整合、WWT天象厅在教学中的应用等相关内容做了专题报告。国家 天文台樊东卫博士和重庆梧台科技段毅先生介绍了WWT天象厅系统管理运行与使用维护等情况。石新路小学的老师们把在WWT天象厅中上课的经验与老师们进行了分享。

培训期间老师们积极交流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经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对天文科普教育工作的认识。还通过微信群、电子邮件列表等方式建立起快速沟通渠 道,方便进一步讨论学习。

按照目前的计划,2015年的WWT全国教师培训将在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的WWT天象厅中举办。
 

首届RTS2国际研讨会在华成功举办

7月22日至26日,程控自主天文台控制系统国际研讨会(Workshop on Autonomous Observatory Software-RTS2)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天文观测站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云南天文台和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IAA-CSIC)共同主办。来自捷克、西班牙、美国等国的七位国际知名学者和来自国内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云南天文台等单位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天体结构与演化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会议的主题是程控自主天文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围绕第二代远程望远镜系统(Remote Telescope System, 2nd Version,简称RTS2)展开。会议报告和培训涉及RTS2的软硬件开发、应用、天文观测、未来发展等众多方面,在驱动开发、JSON编程、观测脚本、任务调度等细节上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或讲解。RTS2创始人和首席开发者——Petr Kubanek 博士应邀在会议上做了精彩的报告,他对我国在RTS2领域的开发和应用工作表现出极大兴趣,给予了很多指导性意见,并针对云南天文台等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了有价值的培训。

国家天文台召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

527日下午,国家天文台(总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国家天文台召开。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参加会议并致辞。副台长郑晓年、副台长郝晋新、副台长李春来、副台长薛随建出席会议。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黄向阳、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信息化工作处处长陈明奇、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信息化工作处业务主管褚大伟应邀参加。台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信息与计算中心全体成员及有关人员参加。副台长薛随建主持会议。 

  台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郝晋新介绍了会议背景并宣读台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通知。褚大伟介绍了我院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情况,台信息与计算中心主任崔辰州介绍了我台科研信息化工作情况,副主任谌悦介绍了我台网络基础设施和管理信息化工作情况。 

  与会领导和专家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就《国家天文台(总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国家天文台信息化工作要点(2014年度)》进行了讨论,并对台计算机网络相关制度进行审议。 

  陈明奇对我台的信息化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下一步工作开展提出了具体建议黄向阳介绍了院网络中心总体情况和提供的信息化服务,表示将与国家天文台深度合作、共同推进信息化建设。 

  最后,郝晋新对会议进行总结,指出这是首次在全台层面上召开的信息化方面的会议,标志着我台信息化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天文科技领域云”试用版进入公开测试

自2014年5月15日起,“天文科技领域云”试用版进入公开测试阶段。丽江2.4米光学望远镜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观测季提案征集通知发布之日是试用版正式上线的标志。
 
欢迎访问:http://astrocloud.china-vo.org
 
“天文科技领域云”是中国虚拟天文台在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化专项和国家发改委高技术服务业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的资助下,以国内核心天文观测设备的时间申请、审批,数据汇交、共享、使用,课题设计、开展为线索,融合天文观测和科研活动所需的科学数据、科技文献、高性能计算、软件和实用工具等资源,形成的一个物理上分散、逻辑上统一的网络化科学研究平台;是以中国天文数据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天文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数据资源为基础,基于虚拟天文台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打造的一个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平台。
 
项目自2013年春立项,10月召开启动会。在领导关心、专家指导、项目组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设计和开发,以丽江2.4米光学望远镜需求为牵引的天文领域云试用版已经基本完成,进入公开测试阶段。不久,丽江2.4米光学望远镜将通过这个平台征集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观测季的提案。
 
试用版总的特点主要有:

  • 云内云外统一的数据访问。数据检索的结果既可以下载到本机,也可以保存到领域云的用户空间。数据及其处理结果可在虚拟机内外随时访问。虚拟机用户可以在云里直接处理数据检索结果和访问数据库。虚拟机里的数据资源还可以不登陆虚拟机而在云外访问。
  • 灵活的望远镜时间申请系统。采用“基本信息表”+“正文”的方式,满足丽江2.4米望远镜时间申请的要求,并能方便地扩展到其他望远镜。
  • 精心设计的用户界面突出资源,快捷使用。整个系统分为望远镜、数据、计算、工具、云资源、系统框架六大模块。每个页面都经过精心设计,让用户便捷的访问各种资源。
  • 充分融合科技云和科研在线。以中国科技网通行证为纽带,实现领域云用户和中科院更多科研信息资源的融合。

试用版中各模块的主要特点有:
望远镜观测提案管理

天文观测数据的归档与发布技术培训举行

2013年12月17日,由国家天文台职工培训资助计划支持,国家天文台信息与计算中心举办的“天文数据:操作、归档与发布培训”在国家天文台A601举行。来自国家天文台总部(16个不同团组)、新疆天文台、天津大学、云南天文台的共60多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随着国内近年来科学观测设备的发展,国产天文数据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对科研人员来说,高效的科研数据管理也越来越复杂。为了促进科研人员对数据的使用效率,国家天文台信息与计算中心在台职工培训资助计划的支持下,举办了此次天文科学数据归档与发布培训。

培训由中科院网络中心、国家天文台信息与计算中心的老师担任讲师。中科院网络中心的老师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云存储的情况。台信息中心的老师讲授了虚拟天文台的技术架构和技术标准。培训期间,学员学习并实践了CentOS、Ubuntu等操作系统,Python语言环境以及天文数据相关软件包,Aladin、Topcat等天文数据处理软件,以及PostgreSQL数据库系统的安装与操作技巧。通过培训,学员们初步掌握了天文数据、Python以及PostgreSQL的操作,为日后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归档与发布中使用这类操作奠定了基础。学员们认为通过这次技术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熟悉了天文数据的归档流程,天文数据库使用方法,很有助于今后工作中天文数据使用效率的提高。

同步内容